辅助及实验室检查

时间:2012年11月1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一般检查
川崎病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但对诊断有一定的协助作用。
(1)血常规 
川崎病急性期可见白细胞增多,以成熟和未成熟粒细胞占优势。约50%患者白细胞计数>15×109/L。白细胞减少罕见。半数以上病人可见轻度贫血,罕见需要输血的严重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增多是该病后期特征性表现,血小板计数可达500~1000×109/L。血小板增多很少出现在疾病第l周,以第2周多见,第3周达高峰,血液呈高凝状态。一般病例4~8周逐渐恢复正常,平均血小板峰值为700×109/L。急性期血小板减少很少见,但可能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征象。血小板计数低是冠状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2)尿常规
尿液分析显示33%患者出现间隙性轻到中度无菌脓尿,可有轻度蛋白尿,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加,很容易误认为是尿路感染,尿的改变与尿路的血管炎有关。
(3)急性期反应物
急性期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很常见,血沉可达100 mm/小时以上。通常在起病6~10周恢复正常。在一些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可以出现时间上的不一致,所以二者均应检测。而且,血沉升高可由于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引起,因此,血沉不应该作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患者炎性反应活性程度的单独决定因子。
(3)血生化检验
急性期川崎病的血脂发生显著变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降低。血清转氨酶轻到中度升高见于≤40%患者,约10%患者出现轻度胆红素升高,67%患者血浆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低白蛋白血症常见,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蛋白电泳显示球蛋白升高,尤以α2球蛋白增多显著。IgG、IgA、IgM增高。血清补体正常或稍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也增高。心肌肌钙蛋白I是心肌受损的特异性标志物,部分病例急性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与疾病早期心肌细胞损伤一致。结合珠蛋白2-1升高者,临床表现不典型,80%有冠状动脉损害。
(4)其它检验
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正常。腰穿显示,55%患者出现无菌性脑膜炎,主要为单核细胞,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可高达50~70/mm3,糖和蛋白水平正常。伴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穿刺液呈典型的脓性,白细胞计数达125~300×109/L,糖水平正常,革兰染色和培养均阴性。血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均为阴性结果。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有心包积液者则升高更明显。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性加大。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尽管实验室检测是非特异性的,但可以提供诊断上的支持。血沉或C-反应蛋白显著提高,常见于川崎病而病毒感染却不多见,疾病7天后血小板常>450×109/L。临床经验显示,如果疾病7天后血小板计数和急性期炎性反应物(血沉和C-反应蛋白)正常,则川崎病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低白细胞计数且以淋巴细胞为主,血小板计数低而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则提示病毒感染。
  1.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见多种改变,早期是非特异性ST-T变化,P-R间期、Q-T间期延长,恢复期多数P-R间期延长和ST-T改变逐渐恢复正常。心包炎时可有广泛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时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和异常Q波。可出现各类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室颤动。
  1. 胸部X线片
胸部X线片显示肺纹理增多,异常阴影,可有心影增大。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更多>>最新专题